1650299112475247.png


品牌故事


技精术锐·野蛮生长   

不负过往·不惧未来

                     

                 
2004年  素有“医疗机器人之父”美誉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Russell Taylor教授与哥伦比亚大学Nabil Simaan教授开始联合研制喉部微创手术机器人;同年,徐凯博士以Distinguished Presidential Fellow身份加入哥伦比亚大学,参与研制此型世界首台以多杆连续体机构为结构主体的手术机器人。
                 
2007年  随着世界首台连续体微创喉部手术机器人的研制成功,哥伦比亚大学腹腔镜手术专家Dennis Fowler教授、计算机学专家Peter Allen教授和Nabil Simaan教授开始合作研制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徐凯博士凭借在前一项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过程中的优异表现,担任此项目主设计师。
                 
2009年  世界首台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IREP系统研制成功。虽然其后有各国跟踪研究研制,但这一系统直到2014年仍保持综合性能指标世界前列的地位。
                 
2010年 徐凯博士回国并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继续多杆连续体机构和手术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研究。
                 
2013年  徐凯教授成功攻克“对偶连续体机构”技术,彻底解决了柔性连续体机构应用在手术机器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如:结构可靠性不高、力负载能力不足、变形无法快速准确预估、刚度变化非线性、模块化重构不便等,为连续体机构手术机器人的成功产业化铺平了道路。
                 
2014年  基于对偶连续体机构的术锐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SURS问世,其原理样机在性能上一举超越哥伦比亚大学的IREP系统。
                 
2016年  徐凯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科技成果、自主转化“协议,确立以术锐为载体公司研发新一代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并着手全球知识产权和全面产业化的布局。
                 
2017年  术锐完成天使轮融资,并连续接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特聘专家计划”、北京市科委“高端智能医疗装备专项”、“医药创新品种研发培育及产业支撑平台能力建设专项”,以及中关村“重大高精尖成果产业化项目”等一系列政府支持。同年,北京总部、上海研发中心落成,北京生产基地开始筹建。
                 
2018年  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分体式工程验证样机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展示,现场演示缝葡萄皮这一精细操作,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2019年  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分体式工程验证样机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杭州主会场以单孔构型展示。2019年8月,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分体式工程验证样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亦庄主会场以单、多孔复合构型展示。术锐的出色表现获得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关注,媒体好评如潮。
                 
2021年  术锐获得国投招商和辰德资本以及现有股东近3亿元人民币B轮投资;同期,北京新建成3000平米生产厂房,上海研发中心搬入1500平米独栋研发基地。同年3月,术锐的通用型单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样机成功完成亚洲首例纯单孔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开启了术锐手术机器人真正造福病患的新篇章。同年11月,术锐获得全球医疗头部企业美敦力B+轮融资,开始开展国内外多科室临床试验,针对欧美市场进行专利深化布局,筹备开展美国FDA注册和欧盟CE认证等。
                 

重要提示信息

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在开展注册临床中,尚未正式上市。医生若希望学习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操作,请联系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参加术锐的官方培训计划。患者若想参加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注册临床试验,请联系术锐官方合作医院,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手术。医生和患者应仔细了解有关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执行手术及其可能风险的所有信息。 

 术锐®、SHURUI®等是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注册商标,未经许可,不得使用。